(2013年3月7日在嘉荫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县发展和改革局
各位代表:
受县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嘉荫县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2年,全县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努力克服外部环境趋紧、自身发展压力加大等不利因素影响,凝神聚力谋发展,千方百计惠民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势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3亿元,同比增长13.1%,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农业经济持续增长。农业总产值实现19.98亿元,同比增长18.3%。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玉米播种面积同比增长84%,大豆播种面积同比下降28%,水稻播种面积同比增长65%。粮豆薯总产量实现29.1万吨,同比增长21.6%。特色产业全面发展。巩固特色产业发展格局,深入发展食用菌产业,形成以“青河山”“嘉龙”等品牌为代表的规模化、标准化的黑木耳、香菇、猴头菇、元蘑等食用菌“百花齐放”的局面,栽培食用菌6293万袋,同比增长40.8%;种植和改培北药7.74万亩。平阳河野生蓝莓基地栽植蓝莓300亩。畜牧业逐渐壮大。新建规模化养殖场5处。生猪出栏1.45万头,同比增长9.9%;肉牛出栏0.66万头,同比增长9.9%;猪牛羊肉产量5088吨,同比增长5%。
――工业经济稳步发展。帮助企业申请国家、省级资金及办理各项审批手续。百绅德木业完成了年加工3万平方米胶合板生产线建设项目二期工程;金海矿业黄金生产许可证已由国家工信部批复,完成了尾矿库、选场扩建及设备安装工作;扶植鹏瑞饮品等发展方向新、综合实力强、科技含量高的骨干企业。积极争取并充分利用好省级开发区政策,培育园区经济,帮助新春集团、万通祥木业等企业办理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证书和境外投资审核手续,优化境外园区建设,达到骨干企业带动县域工业发展的目标。地方工业增加值实现1.42亿元,同比增长10%。
――财政金融运行良好。财政形势持续向好,全县财政总收入达到11.3亿元,同比增长34.7%;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21亿元,同比增长19%。我县成功纳入伊春市碳汇经济和林权交易平台,成为首批试点县份;成立了龙江银行;开立了伊春市首个境外企业境内人民币结算帐户。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23.58亿元,同比增长16.6%;各项贷款余额10.8亿元,同比增长7.7%。
――争资引项助推县域经济发展。积极研究国家、省投资政策,紧盯重点投资领域、重点项目资金安排方向,不断加强对上沟通联系,全力向上争取中央、省资金,实现对上争取资金(物资)7亿元;围绕资源和地缘优势开展全民招商引资活动,成功引入鹏瑞饮品、万邦商砼等企业,落地资金1.3亿元。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以生态旅游业为龙头,推动第三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5%。旅游业发展迅速。茅兰沟、恐龙馆等旅游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档次进一步提升,茅兰沟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景区被评为国家
次,同比增长13.3%;实现旅游收入1.76亿元,同比增长37.5%。城乡消费水平大幅提高。全县消费市场呈现繁荣活跃的发展势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6亿元,同比增长16.1%。其中批发零售业3.2亿元,同比增长14%;住宿餐饮业1.26亿元,同比增长21.9%。
——对外贸易逆流而上。在俄帕什科沃口岸暂时闭关维修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与俄阿尔哈腊区、奥布卢奇耶区政府以及民间的友好交往,实现互访6次。帮助在俄企业将积压木材从俄波亚尔科沃和阿穆尔杰特口岸运送回国,降低了俄方口岸闭关对我县边贸发展的影响。嘉荫口岸进出口货物量8.18万吨,实现进出口贸易额2314万美元。赴俄从事农业开发农民达375人,耕种俄方土地22.2万亩,赴俄农民人均收入10万元以上。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8亿元,同比增长30.2%。开工建设了机关幼儿园、射击馆、常胜乡卫生院等13项政府投资基本建设项目和龙乡骏景、佛山新居等9项房地产开发工程;完成了供热第二热源前期工作和新厂区供水线路铺设;污水处理厂和净水厂已投入使用,减排化学需氧量54.8吨。花卉培育、景观雕塑、公园、绿地档次进一步提高,新增绿化面积1.1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实现29.96平方米。城市道路、亮化、给排水、垃圾治理等市政工程进一步完善。
――生态文明扎实推进。国家在主体功能划分上将我县列为大小兴安岭重点生态功能区,参照执行资源枯竭型城市政策,我县编制的《嘉荫县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2012-2020年)》已通过国家发改委东北司初审,《嘉荫县贯彻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方案》待省发改委复审,为争取国家扶持我县生态建设项目奠定了基础。扎实推进生态工程,村内、村周绿化补植苗木12.47万株、新植234.9亩,荒山荒地造林5万亩,封山育林2万亩;实施了晨光和福民小流域治理、西北岔河近期治理工程和永安东湖水库除险加固等水利工程;通过回收废弃菌袋生产燃料棒解决了废弃菌袋污染环境的问题。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民生工程落实到位,社会和谐稳定。文教卫生软硬件同步提升。提高学生营养餐补助标准、范围和天数,教师待遇和教学水平同步提高,中、高考和职业高考成绩优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深入推进群众文体活动;县文化馆被评为国家一级文化馆。就业和社保水平进一步提高。深入实施“人才兴安岭”纲要,社会救助、救灾救济和廉租住房保障工作稳步推进。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1528名;发放灵活就业社保补贴121万元;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22508人,参保率为98.5%,发放养老金289.2万元;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306人,养老金发放率达100%。群众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35元,同比增长1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856元,同比增长14.5%。道路交通、消防安全、危险化学品、食品药品等重点公共安全领域的监管和整治力度进一步加强,有效预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切实提高了应对各种灾害和突发事件能力。
从全年的总体情况看,2012年的成绩是在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趋紧、不确定因素增多等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团结一致、各单位紧密配合的结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发展速度不快,结构性矛盾突出。在三次产业结构中一产比重占62%,二产、三产比较薄弱;企业规模较小、经营成本上升、创新能力不足,发展方向单一;地方财政增收难度较大,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紧张;虽然以生态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速度较快,但产业化、市场化程度不高。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动力不足,拉动经济乏力。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贷款融资、用地审批、环评审批难度不断加大;现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规模小,投资主体较为单一,多依赖政府性投资,总体水平低。三是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文教、卫生等社会事业仍需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依然存在,社会建设和管理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因此,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准备好迎接潜在的困难和挑战。
二、2013年工作要点
201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一年,更是为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关键之年。要以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为引领,着力把握好稳中求进的主基调,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2013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经济增长指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3%;工业增加值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
――节能减排指标: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3%。
――民生指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为确保各项指标的顺利完成,主要从以下七个方面开展工作。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发展优势农产品。继续扩大玉米、水稻播种面积,全县总播种面计划实现122.33万亩,粮豆薯总产量计划实现32万吨,增长10%;农业总产值计划增长15%。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以黑木耳为龙头,继续发展香菇、元蘑、猴头等品种,食用菌计划生产1亿袋。发展食用菌专业合作社1个,中介服务组织8个。深化林业产业发展。做好有害生物防治,不断提高森林质量,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依托荒山荒地造林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等建设项目,大力发展红松坚果林、大果榛子、蓝莓、山葡萄等优质、高产、高效经济林和林下经济。
――加强环境综合治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健全环境监管体制,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量。对华银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实施炉内喷钙技术,降低二氧化硫排放量;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率达到80%。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全力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加快水毁工程修复、中小河流治理、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工程,开工建设雪水温堤防工程。继续加强造林绿化、生态公益林保护、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和地质遗迹保护,申报茅兰沟省级自然保护区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发挥域外资金拉动作用,提高县域投资活力。加大项目争取力度。依据国家、省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相关部门加强协调配合,简化手续,做好申报项目的前期手续,保证项目顺利落地。力争在生态保护、基础设施、民生等方面实现量的突破,全年计划对上争取资金不低于6亿元。依托资源落实招商引资。重点抓好木材精深加工、生态旅游、农副产品加工等优势特色领域的招商引资。继续抓好大豆深加工项目协调沟通工作,促进项目早日落地,实现产业结构发展新突破。招商引资落地资金不低于4亿元。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大“三供两治”
下载原文
相关信息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