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实力的关键之年。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的发展理念,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融入“龙江丝路带”建设,打造绿色发展新模式,培育壮大新动能,构建城乡发展新格局,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5%,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为确保实现全年目标,突出抓好以下五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抓扶贫、加油干,聚力精准脱贫攻坚战。
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增加扶贫惠民政策透明度和群众知晓率,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支持,不断激发群众脱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持续加大贫困群众帮扶力度,争取改造危房76户,完成隆安村安全饮水工程收尾工作,改善贫困群众生活环境。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建立健全产业扶贫长效机制,重点抓好20个村级光伏电站建设。鼓励社会各界支持扶贫、参与扶贫,尽锐出战,精准施策,确保精准扶贫各项目标任务落地生根,力争脱贫710人,贫困发生率控制在1%以内。
二、抓生态、优环境,打造绿色发展新模式。
坚持把生态建设放在与经济社会发展同等重要的地位,全力以赴保护生态环境,严格执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补植改造低产低效林2万亩,森林抚育8万亩,恢复毁林开垦地块植被3657公顷。加强对茅兰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平阳河湿地保护区、茅兰河口湿地公园和太平岛湿地公园建设。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申报,争取《黑龙江茅兰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早日获得批复;争取太平岛湿地公园保护建设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坚持污染防治和节约能源建设。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抓好育新村秸秆压块示范点建设的基础上,再谋划新建1处秸秆压块示范点;加快实施青云岛护岸工程、一号亮子护岸工程、永安东河西河水系连通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确保国土安全。
三、抓产业、调结构,着力培育壮大新动能
――全面提升生态农业发展质量。积极探索农业供给侧改革,推进绿色循环发展模式,实现农业发展质的提升。打造嘉荫绿色有机品牌,引导农民调整种植业结构。辐射推广农业“三减”种植技术50万亩。推广高产高效栽培、机械化作业和生态农产品生产技术,计划创建生态农业省级示范园1个、市级示范园5个、县级示范园2个。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建设工作,依法加强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管理。大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落实“两牛一猪”规模场项目建设,统筹兼顾发展特色养殖、生态养殖业。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适时开展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大力发挥生态旅游业第一引擎作用。瞄准游客“回归自然、回归健康、回归文化、回归体验”的供给需求,念好山水经、冰雪经,全域化、“去景区化”、市场化发展旅游产业。继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完成县游客服务中心和茅兰沟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加快恐龙2号馆建设进度,积极开展恐龙国家地质公园5A级申报工作,完善旅游服务功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积极谋划冬季旅游项目,开展丰富多彩的冰雪旅游活动,提升冬季旅游热度。加快推进以景区监控系统、4A级景区网络覆盖系统和县游客服务中心导览系统为主的智慧旅游工程建设。继续举办“冰雪节”、“中俄国际集体婚礼”等精品宣传活动,筹划举办“恐龙文化节”系列活动,强势开展对外宣传。持续打造旅游重点村“特色产品”,推进旅游监管与执法“1+N”工作。计划接待游客77.97万人次,旅游收入实现5.5亿元,均同比增长15%。
――多措并举扶持地方工业发展。尽全力促成俄方帕什科沃口岸恢复通关。推进嘉荫边境经济合作产业园晋升省级经济开发区,完善园区设施,修订优惠政策,为招商引资创造有利条件。支持现有传统木材加工企业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引进新工艺和先进设备,提高企业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引进百鸟电商第三方服务商,促使传统行业电商化运作,带动电商创业就业。整合产品和生产加工企业,推进农副山特产品及资源加工业发展,维护我县地标性产品,提升嘉荫品牌知名度。
四、抓统筹、促协调,构建城乡发展新格局。
强化城市管理,继续推动“智慧城市”项目建设,完成建设街贯通、南部城区道路建设工程,实施尚志东街新建、新城街升级改造工程。结合山水田园产业融合、乡村旅游观光农业、特色民宿休闲农业、村风和谐美丽宜居的四个“综合体”建设,重点在全县7个乡镇打造10个示范样板村。推进嘉汤公路升级改造和通用机场前期工作,力争把“汤嘉公路建设项目”纳入“十三五”中期调整规划中;改造互助村至建华村道路;加强危桥改造和道路桥梁维护;新投入运行5辆公交车,更加方便民众出行;持续实施亮化、香化、绿化工程,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五、抓需求、促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在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筹建县第二幼儿园,对县一中、县二小等学校教学楼及食宿楼进行维修改造。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公立医院薄弱科室服务能力,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纵深发展和医联体、医共体建设;构建分级诊疗模式,减少县外转出率。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00人,城镇新增就业7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强化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加强社会综合治理,积极防范和依法打击各类犯罪活动,提高“平安嘉荫”建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