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村供水现状
嘉荫县现有农村供水工程 88 处,其中供水到户 76 处(含城镇管网延伸 1 处)、集中供水点 12 处、分散供水村屯 6 处,47 处可实现 24 小时供水。全县自来水普及率 95.44%,集中供水率 97.98%,脱贫人口饮水安全保障率 100%(按常住人口统计)。
但存在三方面主要问题: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因自然地理复杂、人口分散,供水工程投资大且建设标准低;二是水源地保护薄弱,受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排放影响,加之水源类型复杂、规模小且分布广,保护难度大;三是工程规范化管理水平不高,部分工程运行管理力度不够,管理人员责任心和业务能力有限,导致工程效益难充分发挥。
二、主要目标
按照 “政府监管、企业化运营、专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 思路,到 2025 年底,农村供水工程全面纳入县域统管,基本构建专业化管理体系,为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提供保障。到 2027 年底,县域统管水平全面提升,实现专业化管护全覆盖,供水对象享优质服务,农村供水全链条实现全过程专业化运维。
三、实施范围和重点任务
(一)实施范围
覆盖全县 9 个乡镇、73 个行政村、5 个社区(朝阳、尚志、佛山、团结、金星)、2 个地方农场(良种场、全丰农场)、3 个林场(太平、清河、马连),共 113 个自然屯,包括县城水厂及管网延伸供水工程,县域统管比例 100%。
(二)县域统管模式和统管主体
采用 “县级农村供水工程专管机构 + 专业化企业 + 乡镇专管机构” 模式。县水务局作为县级专管机构,负责全县农村供水工程监督管理;乡镇人民政府是运行管理主体,负责所辖村屯工程日常运行管理;专业化企业负责部分社区、村屯的供水工程运行、监督管理和维修养护,村屯也可自行承担或委托第三方作为供水单位,供水单位需制定应急预案、负责水费收缴等,且供水需达标。
(三)建立县域统管工作推进机制
定期维修养护机制:县水务局落实相关资金项目建设,乡镇按需求提交申请,县水务局按应急优先原则实施。
水费收缴机制:规模化水厂等按县发展改革局定价收费,单村供水工程水价及收费方式由村民委员会民主确定,利用率低的工程可采用 “基本水价 + 计量水价” 的两部制水价,水费由供水单位或其委托方收取。
监督考核机制:县水务局不定期检查,内容涉及工程运行管理、水源地保护等,结果定期通报并纳入年度考核。
(四)做好县域统管专业化管护工作
落实 “三个责任”:县政府对全县供水保障负总责,乡镇政府和专业化企业负责辖区内保障,相关部门负行业监管责任,供水单位负运行管理责任。
明晰工程产权:国家投资为主的工程产权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
落实人员保障:乡镇专管机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在县级专管机构指导下工作。
落实经费保障:因运行成本高、水费收入难维持,将维修管护经费列入县财政预算。
(五)经费测算
结合供水工程数量、覆盖人口等,测算年度运行经费、水费收缴预期及所需财政补贴金额,明确资金使用办法,确保合理高效使用。
四、实施步骤
2024 年 10 月下旬,明确县级农村供水工程专管机构 + 专业化企业 + 乡镇专管机构模式;
2024 年 11 月下旬,印发实施方案;
2025 年 2 月中旬 - 下旬,专业化企业和乡镇专管机构搭建专业队伍、形成组织机构,并培训管水员;
2025 年 11 月底,全面实现农村供水县域统管。
五、保障措施
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工作专班,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相关部门和单位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县水务局。
强化资金保障:通过水费收缴、村集体补贴,统筹财政资金、地方政府债券等,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保障建设和运维资金。
强化考核监督:县水务局监督统管主体相关情况,对问题单位限期整改。
强化技术指导:县水务局通过培训、现场指导等提升管理人员专业素养和能力。
强化宣传引导:利用多种媒体宣传,提高农村居民对农村供水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六、机构人员组成
县级、专业化企业及 9 个乡镇的农村供水专管机构,均明确了第一负责人、主管负责人和具体负责人,确保各项工作责任到人。
文件地址:https://www.jyx.gov.cn/jyxrmzf/c104313/202508/407214.shtml